最近几天,“成都女司机变道遭暴打”事件持续发酵。有网友认为,文明交通,文明出行,重在自觉,贵在遵守。而有网友则认为,文明的养成,有时候靠暴力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这一事件中遭暴打的女司机,说不定往后开车便会谨慎一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引发了网友间关于如何建设、培育道路交通文明激烈的讨论和争议。
“红灯停、绿灯行”。路人该如何过马路、通过人行横道,从这一朗朗上口、妇孺皆知的宣传标语中便可得知。针对部分行人交通顽疾,相关职能部门也采取系列措施予以纠正,比如:设置警戒线、交通路口安排专人执勤、文明劝导等,但是,不文明行为远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众所周知,不按交通标识通行,随意横穿人行马路,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多发、易发,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央视等媒体近期曝光的数起行人横穿马路丧命的案例就是最好例证。此次,绵阳交警对路人闯红灯这一不文明行为“亮剑”,旨在通过抓拍、曝光等手段,震慑、警示违章者,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塑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抓拍”真的就能拍出交通文明吗?
答案绝非是肯定的。乱闯红灯、随意过马路这种行为固然不对,但是采取“抓拍”、大屏幕直播的方式仍欠妥当。一方面,文明道德的涵养、培育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一蹴而就,既与个人的自身素质、文化层次、休养水平紧密相关,也与所处的外部环境、社会风气密不可分,试想一下,当讲文明、懂礼貌成为公民自觉,当法治、规则意识成为公民准则,社会“大文明”的环境已经构筑,不文明交通行为还会多发、高发吗?另一方面,既然交通部门针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已经出台系列举措,但是,同一违规行为依然多发、高发,为何“高压态势”下依然有人以身试法?本文出自合肥律师:摘录:www.hf180.cn转载请注明!
|